查看原文
其他

“明师慧”的“超链接读书卡”(二)

闫德明 明师慧 2021-10-26

4月

3日

读书有法,法无定法。

我从2016年开始,在教育局和学校的支持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名著研读和教学风格凝练”项目为抓手,推动中小学老师的读书活动。我每个月到学校一天,上午听两节课和深度交流,下午研修班集体读书分享。每个月共读一本书,每个老师读书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必须在微信群里提交不少于两张“超链接读书卡”,我对每一张读书卡都进行点评。


我们的“超链接读书卡”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具体要求:


作者、书名、译者、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最受启发一句话或一段话。


自己对摘抄的这句话或这段话的理解,简明扼要地表达。


案例叙述。要求案例(某人、某事、某课)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案例评析。用“原文照抄”中的观点简明扼要地分析这个案例。


可以包括实际应用(今后将怎么改进自己的工作)和理论应用(撰写论文或申报课题)。


以下是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教学指导中心陈广林老师提交的两张读书卡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张庆宗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P9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连接家庭和广阔现实世界的桥梁,理想的学校不仅应该是教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教授生活知识和艺术的园地。


人们把孩子送往学校,本来就是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让他学习到一定的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学校就应当承担上述的责任:把一个一无所知,甚至是顽劣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家长所期望的人才。而现实是这只是个理想。

















我小的时候很渴望去上学,觉得学校是个神圣的地方,而且学校离我的家很近,我几乎每天都听得到学校的铃声。每天放学的路上我都看到三五成群的大哥哥大姐姐背着书包从我家门前经过。那时我心里就痒痒的,想着总有一天我也要这样背着书包去学校。终于到我上学了。我第1次来到学校——其实也并不是第1次了,只是作为学生就是第1次。那时连站队都还不会,兴奋激动的心情,如今还记忆犹新。我很快结识了一些同学。我很喜欢我的老师,上课很认真。我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太好玩了。当然老师也经常在课堂上表扬我做得好。还让我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书。

回到家我总是第一时间把作业写完。记得有一次为了完成一个美术作业,由于完全没有画画的基础,我把图画本画了又画,擦了又擦,居然弄到晚上11:00。那时才刚上一年级。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学习的热情。但是第1次测验的时候,我只得了80多分。其实并不是我的知识有问题,只不过人生第1次考试还不懂得一些技巧而已。之后就慢慢好起来,期末考试就得了全班的第1名。从此,名列前茅这4个字就伴随着我整个读书的生涯。直到我工作,又回到了学校。

我的确从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知识,还有艺术,还有做人的道理。但也有一些人就没有我那么幸运。当然也有很多比我更幸运的人。就正如作者所说,学校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环境,这句话应当一分为二的去理解。首先世界上没有一所完美的学校,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一样优秀的人才。其次,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教育也是同等重要的。家长能使学生爱上学校,爱上老师,那学校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学校要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或者说是机制。学校至少分成两个部门,一个部门是主要负责教学,另一个部门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品行教育。两个部门各尽其责,当学生学业有问题的时候,教学部门研究解决;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心理部门负责研究解决,而不应该把孩子推向社会。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张庆宗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P41



学校不应该将学校自身视为终极目的,必须认识到学校是为社会而不是为学校教育学生。因此,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放弃成为好学生理想的儿童。这些儿童对优越感的追求不一定比其他的孩子少,他们不过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事情上去了。




这对于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来说,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应该狭隘的认为一些杰出的学生就是学校的光荣,而一些差的学生就是学校的耻辱。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摒弃那种固有的观念,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没有差的学生,只不过他们不是学校所希望看到的学生而已。所以学校应该更加的宽容,接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同时也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从小得了自闭症。情况比较严重。朋友为了孩子放弃了很多东西,一心一意的陪伴他成长。我的朋友是个小学老师,所以当孩子读小学的时候能够在他身边倒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去年,她的孩子上中学了.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一点都不适应,三天两头班主任就打电话给我的朋友投诉。而孩子在学校里的确无法融入班集体,无法跟其他人沟通,常常上课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走出外边。学校也急了,三番五次的要求朋友把孩子接回家里去。无独有偶,我另外一个朋友的孩子,人很聪明,就是在课堂上坐不住。老师竟然把他单独一个人安排在讲台旁边坐。这样一来,上课的时候小孩虽然有点收敛,但一下课就捣蛋了。为此,朋友也常常接到班主任的投诉。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俩也没少吵架。最后没有办法,朋友只得把孩子转到另外一个私立的学校。

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好像总在发生。而家长和学校总是在互相的埋怨。无论是谁的错,受伤的总是孩子。作为老师,我想更应该从学校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学校是教育机构,老师是搞教育的专业人才。尽管我们不是教育专家,但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总会比家长多一点吧。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责任应该更加大一些。如果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帮他走入正轨,这种情况是不是就会得到改善呢?




当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教育的目标不是为社会培养孩子,也不是为学校培养孩子,而是为让孩子认识自己,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宽容的看待每一个孩子,并且看到他身上的个性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因而,作为老师,千万不要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就感到天要塌下来了。因为考试不好的学生很可能是下一个爱因斯坦。


编辑:国典教育

- END -


热文推荐


明师教学风格解密-第1讲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

自然•自由•自省——我的教学风格

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明师伴你做课题-01

“明师慧”的“超链接读书卡”(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教学样式

平实 简约 理性——我的教学风格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Pexels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右上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